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

用 Gen AI 提升資料分析力:Google Prompting Essentials 課後筆記 Part 3

 資料分析是不是讓你感到壓力山大?別擔心,Generative AI(生成式 AI)正在改變我們處理資料的方式。這篇文章是我在 Google《Prompting Essentials》第三堂課的重點筆記,整理出最實用的技巧與觀念,讓你無論是數據新手還是略懂皮毛,都能快速上手,解鎖 Gen AI 的資料分析潛力。


🔍 Gen AI 在資料分析的六大應用

  1. 文字分析

    • 自動萃取主題、分析語氣、分類意見。例如分析顧客留言、問卷回饋。

  2. 資料增補

    • 在資料量不足時,生成擬真的數據來訓練模型(像詐欺偵測),但別忘了標註來源,因為這些資料只是趨勢參考,不是事實。

  3. 問答系統

    • 你可以用自然語言提問:「上季銷售最好的產品是什麼?」AI 幫你找出答案。

  4. 情境模擬

    • 根據歷史資料預測未來可能走向,像是預估人潮、辦公室訪客數等。

  5. 圖像與視覺分析

    • AI 可解讀圖表趨勢,幫助你從銷售圖表中快速找出關鍵訊息。

  6. 市場與顧客研究

    • 利用 AI 探索社群平台、問卷與產業報告中的潛在商機與趨勢變化。


🛠 Gen AI 的極限與調整策略

不是所有分析都適合交給 Gen AI。

  • ❌ 不擅長:複雜統計、精準運算、強結構資料分析。

  • ✅ 建議方式:請 AI 提供方法建議或操作步驟(prompt:「請說明我可以用哪些方法進行變異數分析?」)

這種「間接使用」策略讓你把 AI 當顧問,而不是資料科學家。


📊 AI 輔助資料清理與準備

  1. 錯誤偵測與修正

    • prompt 示範:「這是我的原始資料,請指出潛在錯誤並建議修正方式。」

  2. 資料標準化

    • 格式統一、欄位一致性、日期格式轉換等。

  3. 多工具搭配

    • 使用不同的 Gen AI 工具負責不同工作(格式轉換、查詢、欄位補齊),才能建立乾淨又有用的資料基礎。


🧠 如何讓 AI 更懂你的需求?學會調整 Sampling 參數

生成式 AI 的回應來自機率抽樣,而你可以透過三個參數來「調教」它的創意與準確性。

1. Temperature(溫度)

控制 AI 回應的創意程度:

  • `0.1`:保守,選擇最可能的答案,適合數據分析、資訊查詢。

  • `1.0+`:開放性高,適合創意寫作、腦力激盪。

2. Top-k

只從前 k 個最可能的選項中選擇:

  • `k=1`:保證每次都選最常見的答案(又稱 greedy decoding)

  • `k=100`:增加多樣性,適合創意性任務。

3. Top-p

只從總機率累積達 p 的 token 中抽選:

  • `p=0.1`:偏向高信賴回應。

  • `p=0.8`:更多元、有驚喜,但需注意幻覺風險。

📌 小技巧:想減少胡說八道(hallucination)?降低 temperature 和 top-p。


🎯 想用 Gen AI 幫助自己快速理解新事物?這些 prompt 請收好!

  • 解釋術語:「請用簡單中文解釋什麼是 compound interest?」

  • 翻譯與語境說明:「'saru mo ki kara ochiru' 是什麼意思?」

  • 解讀圖表:「請簡單解釋這張圖的主要趨勢」

  • 拆解 spreadsheet:「B12 的公式是什麼意思?」

  • 錯誤訊息排查:「'kernel panic' 是什麼錯?」


🗣 延伸應用:幫你準備簡報講稿

透過 long context window 的工具(如 Google AI Studio),你可以:

  • 根據簡報內容自動產出講稿

  • 根據觀眾身分(如主管)調整語氣

  • 錄音後請 AI 回饋語速、語氣等演說技巧


✅ 小結:Gen AI 是助力不是萬能

Gen AI 在資料分析與理解陌生資訊方面提供了超強輔助,但別忘了:

  • 要驗證它的輸出(尤其是數據)

  • 要揭露你是否用了 AI 工具

  • 要選對場合,正確使用 prompt 與 sampling 參數


📬 喜歡這類內容?記得訂閱部落格,未來還會分享更多 Gen AI 實戰技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